🤔每天三餐都吃飽飽,我一定很健康?
🤔你知道有種飢餓叫做隱性飢餓嗎?

 

呷飽未?是長輩最常打招呼的方式。
但其實每餐吃飽飽,你身體可能依舊缺乏該有的營養素!

 

⚠️隱性飢餓 = 慢性飢餓 = 慢性維生素與礦物質不足。

缺乏礦物質鐵、鈣、鋅、鉀、鎂,以及維生素A、B、C、D、E及膳食纖維,就是一種隱性飢餓。

 

隱性飢餓的成因其實就是食物攝取不均衡且不足。
因為現代人大多外食居多,很難兼顧到三蔬二果、豆魚蛋肉、乳製品、油脂堅果類等食材的均衡攝取。
長期的不均衡飲食就會導致身體內的某些營養素不足,長期的不足就會導致某些慢性發生的症狀。
舉例來說,長期缺乏維生素A可能導致乾眼,缺乏維生素C可能造成疲勞、肌肉痠痛,缺鐵可能會情緒不穩定。

 

小編的朋友長期有自律神經的輕度失調問題,經過醫師的多次多項檢驗後才發現原來體內長期缺乏足夠的葉酸。
這位朋友平日都自認有認真補充深色青菜,殊不知其實攝取量遠不足夠。幸好醫師及早發現並開始加強補充葉酸,身體的狀況才漸漸改善。

 

✅國民健康署有 國人每日飲食指南 ,有空的人可以下載閱讀。
看完就會知道該怎麼吃才能面面俱到,但是……
資料量真的有夠龐大,看完會很想說我不想努力了。

 

小編這邊粗糙的彙整一下
(成人篇)
每天吃的深色蔬菜大概需要小吃店的兩份燙青菜(地瓜葉之類)
水果大約就是一根香蕉
鮮奶一杯 (240毫升)
一~二顆蛋、一份豆腐(就是超市賣的那種XX豆腐一整盒)、一片雞胸肉(50g)
十穀米跟油脂(建議可以攝取堅果類補充)
其實光是上面超級粗糙的建議,想要真的做到每天足量攝取都很難。不過為了健康著想,大家還是盡可能攝取多樣多量食材吧!

 

除了呷飽飽之外,大家也可以挪一些肚子的空間給好處多多的益生菌喔。優身學的益生菌,不只能幫助維持消化道健康,還有幫助代謝、調整體質等多項專利的好處喔。

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的呷飽飽,擺脫隱性飢餓!🙌